close

2014/10/29(D1)

將綠葉拔葉甜萵苣泡水一晚後, 隔天用溼衛生紙保溼放入夾鍊袋冰到冰箱冷藏室

催芽:

2014_10_18_8079  

圖: 水浸泡一晚

2014_10_18_8081  

圖: 用衛生紙保溼(註1)

2014_10_18_8082  

圖: 放入夾鍊袋


 

2014/10/31(D3)

將種子從冰箱取出, 植入育苗泡棉, 發現有部份種子已露出芽點, 擔心植入的動

作多少會造成傷害, 所以這批綠葉拔葉種子, 下次催芽一天就好。

 

另這次育苗泡棉上就不再蓋上一張衛生紙, 因為蓋上衛生紙的確有助保溼, 但也

防礙了觀查是否發芽。

 

由於已出現芽點, 立刻放在燈光下給予充足的光照:

IMG_7695  

圖: 過了 1 天(11/1)已可明顯看出發芽


 

2014/11/06(D9)

這次種了 24 顆, 共 22 顆發芽, (22/24) X 100% = 92%, 發芽率 92%, 算是發

芽率相當的高, 不過這批綠葉拔葉的發芽率本來就高, 下次催芽應試試發芽率較

低的波士頓及紅葉拔葉萵苣看看。

IMG_7704  

圖: 好像在閱兵XD


 

2014/11/09(D12)

移植到神奇杯上, 這次分別使用上學期台灣家庭水耕的營養液(小盆)及在這學期

使用老師提供的山崎氏配方自行調配的營養液(大盆), 因為我們自行調配的營養

液在微量元素上除了鐵以外其他的都沒有, 以觀查在缺乏多種微量元素的情況下

作物的生長情形, 只不過自行調配的營養液原本是 300 倍可達 0.8ms 的, 竟然

調到 100 倍才測得 EC 值為 0.67ms, 應該是有那一個環節搞錯!(註2)

 

小盆:6 公升的水 250倍台灣水耕的液肥24cc(A+B), 測得 EC:0.9ms

大盆:11 公升的 100 倍內湖社大調的液肥(A+B+C)110cc, 測得EC:0.67ms

2014_10_17_8076  

圖: 自行調配 A 液

2014_10_17_8077  

圖: 自行調配 B 液

2014_10_17_8078  

圖: 自行調配 C 液

IMG_7768  

圖: 定植

IMG_7770  

圖: 定植


 

2014/11/29(D32)

兩個星期沒有記錄, 綠拔葉萵苣已長大許多:

IMG_7874  

圖:左台灣家庭水耕養液, 右山崎氏養液

以大小來說, 兩者的差距不大, 但如果以葉色來說, 山崎氏養液的萵苣似乎較淡,

是因為缺乏其他微量元表造成的嗎?就不得而知了。

 

另發現某些株新葉的前緣有黑掉枯萎的現象, 而且不是只有某種營養液有, 而是兩

種營養都有, 懷疑這就是老師所說的『葉燒』現象, 況且有些葉子已經大到接近日

光燈, 決定將原本的光照 18 小時調整為 16 小時觀查, 覺得上星期時就應調整的:

IMG_7875  

圖: 『葉燒』!?


 

2014/12/21(D54)

匆匆又過了 3 星期才記錄, 目前中層及下層的菜況如下:

IMG_9792  

圖: 菜長得很茂盛!

也太茂盛了已經頂到電燈, 以我現在的層櫃高度30cm, 扣掉養液盆的高度10cm, 只

剩20cm的生長高度是不夠的。

 

另觀查到萵苣下面的老葉都有黃化的現象, 以種植近2個月來我覺得是可接受的。

而葉燒的現象在新葉部份也很普遍。

 

另使用山崎氏液肥的萵苣, 明顯生成情形較差, 體小, 葉黃, 根系較稀疏, 不能太早

歸因是缺微量元素, 有可能是一開始營養液倍數調錯的關係(註2)。

 

這次的種植雖然記錄的次數不多, 但還是有以下心得, 請參考:

『2014 秋季小小育苗室水耕下層櫃(第1期)』

~End

註1: 衛生紙不好用, 會爛掉, 下次改用紗布巾之類的

註2: 果然是搞錯了, 11 公升的 300 倍, 11000 / 300 = 36.66CC

而我們將 5 種營養液分裝成 A、B、C 3 罐, 應該計算成:

(1+1) * 36.66 + (1+1) * 36.66 + 1 * 36.66 = 5 * 36.66 = 183.3CC
才對! 所以 183.3 - 110 = 73.3cc 還差了 73.3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