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8 月帶小孩走訪科教館時, 參觀了好幾場科學實驗, 其中就以『大象牙膏』實驗,
其中驚奇的視覺效果另人印像深刻。
但回來後小孩也沒要求作這樣的實驗, 所以也逐漸從我的腦海中淡忘, 直到今年過年返回
屏東時, 從小孩阿公的收藏尋找作『蒸餾水實驗』可用的器材, 而發現了量筒, 原本以為
沒有用處而準備放回去時, 突然以前的畫面就一閃而過, 『大象牙膏』的實驗不就是用量
筒作的嗎? 趕緊將它收起來帶回台北。
但當初看實驗時也沒作紀錄也沒錄影, 所以實驗如何進行根本已忘得一乾二淨, 不過幸好
還記得『大象牙膏』這個名詞, 上網搜尋一下輕易就找到本實驗的方法。
原來『大象牙膏』是以碘化鉀(KI)作為催化劑(註1), 讓雙氧水(2H2O2)分解產生大量氧
氣, 而水裡加的發泡劑(洗碗精)又因大量氧氣而產生大量泡泡, 結果就從量筒冒出來就像
牙膏被擠出來一般!
以下就有兩個可參考的實驗:
1. 『大象牙膏』
2. MAGICHEM魔幻化境 化學實驗幕後特輯【大象牙膏】
但到了化工行後, 就知道化學原料果然價格不斐, 35%的雙氧水還好, 1公升 $90;但 250
克的碘化鉀就要價 $500, 實在讓我有點買不下去。幸好我心裡早就有腹案, 這個實驗的
原理不就是要產生大量的氣體, 而之前的實驗『小小實驗王 - 汽球火箭DIY』不就是產生
氣體將氣球充飽, 只不過產生的是『二氧化碳(CO2)』這種氣體, 我想, 只要能產生泡泡,
不論是氧氣還是二氧化碳都可以吧!?
事不宜遲, 就在農地作此實驗, 準備的材料如下:
↑圖: 從左至右, 檸檬酸、小蘇打、大燒杯、洗碗精、量筒及小燒杯(小燒杯裡放的
是水彩原料, 著色用)(2014_03_01_2104)
接著請維維用大燒杯泡一杯檸檬酸水(沒有測量劑量), 再加入幾滴洗碗精及紅色顏
料拌勻, 倒入量筒裡:
↑圖: 泡好的檸檬酸水(2014_03_01_2107.JPG)
↑圖: 倒入量筒裡(2014_03_01_2111)
接著就將量筒放入水筒裡(註2), 然後倒入裝在小燒杯的小蘇打, 果然如我所料, 也產
生了許多泡泡:
↑圖: 放進水筒裡(2014_03_01_2113)
↑圖: 美得冒泡了(2014_03_01_2118)
↑圖: 小小孩好奇觀望(2014_03_01_2125)
但效果就沒有別人實驗般的戲劇性, 所以這次我們再調高檸檬酸的濃度, 並且小蘇打
溶於水, 希望能加速反應的速度:
↑圖: 再次實驗(2014_03_01_2135)
↑圖: 效果還是差不多(2014_03_01_2142)
所以如果要有另人驚豔的效果, 可能還是要雙氧水及碘化鉀才辦得到, 看來又有了
花錢的籍口, 至於用剩的碘化鉀要作什麼, 也許將來核四爆炸時用得到(碘片), 不過
希望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XD。
註1: 也可使用二氧化錳(MnO2)當催化劑, 若使用碘化鉀(KI)當催化劑, 不只是催
化效果, 它也實際參與了化學反應。
註2: 這樣冒出泡泡後也比較好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