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3(D1)
使用水耕育苗泡棉作純水耕栽培, 共 30 株, 15 株美生菜, 15 株芝麻菜:
↑圖:
↑圖: 一個育苗泡棉放 2 顆種子
2014/3/25(D3)
種子開始發芽, 立即改用花寶5號調配營養液EC值為0.56:
↑圖: EC值
↑圖: 發芽
↑圖: 儘可能接近光源, 光照 15 小時
2014/03/27(D5)
正常來說應是安全濃度, 但3/27即發現小苗葉子過綠,部份凋萎, 緊急換清
水搶救, 並重新播種大部份育苗泡棉, 3/28檢視小苗葉已沒有那麼綠:
↑圖: 顏色偏綠且枯死
2014/03/30(D8)
依照老師課堂上所講, 營養液要稀釋成 300 倍, 但有了上次小苗『鹹死』
的經驗後, 決定還是保守一點, 先稀釋成 500 倍再說, 以 10:5000(營養
液 A 液 5cc + B 液 5cc = 10cc 加 5000cc 自來水, 測得 EC 值為 0.78
ms, 比老師所說的 0.8 ~ 2.0 來得低:
↑圖: 0.78ms
↑圖: 另測得家中自來水的 Ph 值
果然家中的自來水是偏鹼, 使用滴管滴入 5 滴的磷酸, 使其充分混合後, 再
次測得 Ph 值:
↑圖: Ph 5.9
5000cc 的自來水使用 5 滴磷酸就可讓 Ph 值從 7.3 降為 5.9, 還好還在老師
所說的 5.5 ~ 6.5 之間。將 3/23 即播種的小苗 6 株用此營養液浸泡:
↑圖: 紀錄目前植株的生長情形
2014/04/01(D10)
自從改使用營養液後, 就特別注意小苗生長狀況, 幸好到第二天時, 一切都正常!
↑圖:目前生長狀況
2014/04/04(D13)
連續 3 天的清明連假, 有空將之前水耕時用的保麗龍板再處理一下(裁切適合的
大小, 挖新洞), 將較大的 6 株移植過來, 這樣就更像營養液水耕了!另調配
300 倍的營養液 (20cc AB 液:6000cc 水)給這 6 株使用, 測得 EC 值如下:
↑圖: 300 倍 EC 值為 1.22ms
而這次沒有借 Ph 測試筆回來, 依上次經驗值每 1 公升使用 1 滴磷酸, 所以加
了 6 滴磷酸, 而上次有同學在問加了磷酸之後電導度的變化, 所以特地再測試
一下:
↑圖: 略為升高 0.2
另再測試原 500 倍的營養液, 結果不降反升, 真是怪哉!
↑圖: 300 倍營養液從 0.78 升高為 0.80
將育苗泡棉移植到保麗龍穴孔上, 菜株根系已長出育苗泡棉及試飲杯外, 所以從
試飲杯取出時要小心, 不要傷了根系, 另塞入穴孔時要讓根系充份穿出洞外, 不
要卡在穴孔上以免傷了根系且吸不到水;還刻意將育苗泡棉塞入洞穴時塞深一點
, 讓下面育苗泡塞微露出來一些, 也是為了避免泡棉吸不到水, 這對尚未發芽還
是剛發芽時等別重要:
↑圖: 根系已長出泡棉外
↑圖: 讓下面的泡棉稍微露出來一些以利吸水
↑圖: 種好的樣子
而之前芝麻菜光照 16 小時還是有追光的現象, 決定將光照時間調為 18 小
(06:00 ~ 24:00)。
2014/04/13(D22)
稀釋 300 倍 EC 值為 1.22ms 的營養液經過了 9 天的吸收, 到底消耗了多少, 趕
緊測一下:
↑圖: 1.02ms
(1.22 - 1.02) / 1.22 = 0.163 X 100 = 16.3%
等於在這 9 天內營養液被消耗 16.3%, 還未到邱博士所說的 20%, 所以這次營養
液還不需更換!
↑圖: 300 倍營養液 9 天生長狀況
而稀釋 500 倍 EC 值為 0.78ms 的營養液, 從 3/30 至今經過 2 星期也只微幅
下降:
↑圖: 0.72ms
(0.78 - 0.72) / 0.78 = 0.076 X 100 = 7.6%, 經過了 14天, 營養液只被消
耗 7.6%, 可見小苗初期(前兩週)不需供給太多營養, 下次育苗時, 施作稀釋 1000
倍試看看!
↑圖: 500 倍營養液 10 天生長狀況
2014/04/25(D34)
↑圖: 300 倍營養液 21 天生長狀況
↑圖: 300 倍營養液目前測得 EC 值
(1.22 - 0.81) / 1.22 = 0.336 x 100 = 33.6%
所以經過 21 天, EC 值已減少超過 20%, 依照邱博士說的, 該換營養液了, 但我想
菜葉也長得夠大可以邊採邊吃了, 就不打算換營養液。
↑圖: 葉長 20cm
↑圖: 葉寬 12cm
查上次美生菜栽培紀錄, 以介質耕有施化學肥及有機肥, 在第 32 天時最大顆
的葉長:12cm;葉寬:6cm 還要大上許多, 可見這營養液有多肥!
2014/04/26(D35)
今天是週末, 雖然只相隔一天, 還是決定採來吃了!我跟老婆生吃的結果,
都認為跟之前以土壤作介質耕比較起來, 味道較平淡, 比較沒有我們愛吃
的菜味。另外作了硝酸鹽殘留測試, 作法請參考之前的文章:
『家庭植物工廠 - 我的魚菜共生系統(四)【硝酸鹽殘留測試】』
↑圖: 測得結果
100ppm X 30(稀釋倍數) = 3000ppm
3000ppm x (1+20%) ppm = 3600ppm
比當初我作介質耕(同參考之前文章), 有施加化肥及有機作基肥的情況下,
整整高出 6 倍!
3600 / 600 = 6
由於此盆營養液水耕已可收成, 決定採用網友的建議, 改以清水取代營養液
種植一個星期看看。
2014/05/04(D43)
一個星期很快就到了, 結果很『掉漆』(台語)的是, 我竟然把要比對的色卡
搞丟了!只好拿上次的相片作比對了 Orz:
↑圖: 上次測試結果/使用清水一星期後的結果
依此法作判讀, 應是介於 25~50 之間, 而較接近 50, 所以數值計算後如下:
50ppm X 30(稀釋倍數) = 1500ppm
1500ppm x (1-20%) ppm = 1200ppm
所以經過一星期的清水培養, 就可降低硝酸鹽殘留達 2/3, 算是效果相當的好。
就算是 3600ppm還是在歐盟的 2500~4000ppm 的標準內。 當然硝酸鹽殘
留量是愈少愈好, 以最嚴格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而言, 720ppm的標準
目前以土壤作介質耕有達成, 但種出的菜不管就株形或是重量, 就小得多。若以
商業的角度, 外觀是必然要考慮的;但若以健康來說, 在土壤施加肥料的介質耕,
就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況且我們也比較喜歡它的味道^^。
2014/05/06(D45)
也許因為最近天氣變熱了, 連種在室內的美生菜也有蟲害了!這個跟針頭一樣大
小連放大鏡都看不清楚的小黑點很可能是『薊馬』(請參考農委會:『薊馬在病
↑圖: 疑似薊馬
使用老婆調配的『葵無露』來作防治, 配方如下:
↑圖: 25公克的葵花油
圖: 再加3公克的無患子洗碗精(註1)
↑圖: 加清水至 700 公克
28 + 672 / 28 = 25 這樣等於稀釋 25 倍。
↑圖: 稀釋 25 倍的葵無露
使用前再用水稀釋 10 倍成為 250 倍:
↑圖: 加 25 倍的葵無露 3 CC
↑圖: 加水至 30 CC, 所以就是再稀釋 10 倍
↑圖: 裝在噴霧瓶裡的 250 倍葵無露
在使用之前, 有先找一片葉子試噴一些, 觀查三天確定沒有藥害之後, 才敢全面使用:
↑圖: 受薊馬塗毒的菜葉
↑圖: 直接噴灑於菜葉上, 內外都要噴
但觀查受噴灑的薊馬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依舊到處爬來爬去!也許是濃度太低的
關係, 在作了藥害測試之後, 決定直接使用 25 倍的濃度, 這次果然立即見效, 在
噴灑了 25 倍的葵無露之後, 大部份的薊馬都立即死亡!但也因為露度太濃的關係
, 我的美生菜都泛著一層油光, 且過了一星期採收時都還有一股臭油味!
↑圖: 油油亮亮的美生菜
2014/05/10(D50)
將美生菜採收用清水清洗後炒來吃, 依舊有那股臭油味, 可見用 25 倍葵無露太濃
了, 至於到底需要幾倍的葵無露則有待日後的測試。
這次採收的 8 株應是 2014/03/27 播種的, 所以種植天數應 50 - 5 = 45 天才對,
而稱得總重量為 450 克, 平均每株的重量是 54 克(四捨五入), 跟之用土壤作介質
耕有用有機肥及化肥的平均重量 16 克相比(種 46 天)要重上許多。
這次種植的經驗得到以下幾個心得:
1. 施肥方式:0~2 週可不施肥或施以 1000 倍液肥(長出本葉後);3~4 週則調升
為 500 倍;5~6週則調升為 300 倍;最後就可換作清水直到採收以降低硝酸鹽殘
留量。
2. 保麗龍應裁切成裝水容器的大小, 以避免光線照至水裡產生藻類問題, 而孔與孔
之間的距離應再加大至20cm(原本大約只有10cm), 要不像美生菜長大後在採收
時會相互卡住而折斷。
3. 水耕育苗的吸水性要特別注意, 要不發芽率會降低。
4. 原本以為種在家裡就不會有蟲害, 但事實上郤不是如此, 有可能是我其他層還有
種植園藝作物而讓害蟲有地方躲藏所造成, 因此等下次種植時(秋冬)將把這些園藝
作物清除並把場地消毒一次再種植, 看能不能減少蟲害。但除非能像專業的植物工
廠能作到潔淨室, 否則要完全無蟲害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像林杰樑醫師所說的, 外面
的生菜還是少吃。
註1: 其實應該加真的無患子才真的是純天然乳化劑, 但無患子不是隨手都可取得,
只好以洗碗精代替(或是不作額外添加的手工肥皂也可稱作天然), 都是為了讓油溶
於水, 而其殺蟲的原理就是讓油附著在蟲的身上, 使其無法呼吸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