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0(D0)
時序已進入5月, 天氣已明顯變熱, 原本在美生菜收成後(請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營
養液水耕』, 原本想暫停水耕, 直到秋天天氣較涼爽時再復耕(註1), 但一想到離夏季電
費(註2)還有半個月, 決定把握時間種植夏季蔬菜, 這樣收成時間大約在6月中, 荷苞也不
會太傷。原本是要種網友推薦的鳳京白菜、黑葉白菜或是牛奶白菜, 但很惜這些在林口
的種苗行都沒有, 只好挑了一種叫做『東京小白菜』來種, 至於為何是小白菜?因為對
我來說這種夏季很昔普遍的菜我郤老是種不好, 十字花科的植物種在室外的話幾乎被紋
白碟的幼蟲KO居多, 這次在室內水耕總該有收成了吧!?
這次同時使用營養液水耕及花飛碟系統使用土壤作介質耕, 以比較兩者生長情況的差
異。營養液水耕分成2組, 一組在水裡打氣, 另一組則不打氣。而介質耕則分成3組,
第1組在土壤裡放入化肥及有機肥;第2組只放有機肥, 但不定時(3~4天)在葉面噴灑
有機液肥;第3組則是什麼都沒加(註3)。
2014/05/11(D1)
水耕育苗泡棉的種子隔天就發芽, 原本預測水耕泡棉的發芽率會比較高, 但過幾天後郤
證實剛好相反!反而是土壤介質耕的發芽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而水耕育苗泡棉郤有好多
塊都失敗了:
圖: 水耕育苗泡棉/土壤介質耕
除了之前的老問題我使用的這款水耕育苗泡苗吸水性不佳, 而土壤在吸水性及保水性
都較優之外, 另我認為泡棉過於密實使得根系不易生長, 而土壤的團粒結構空隙較多
使得菜苗根系容易伸展。(註4)
2014/05/18(D8)
過了一星期即使用稀釋1000倍的營養液, 測得電導度(EC)值為0.38ms:
圖: 1000倍營養液
2014/05/24(D14)
經過兩星期, 介質耕的開始疏芽;而營養液水耕的改使用500倍的營養液。原本預期
營養液水耕的生長應該較優, 但目前目視看來, 反而是介質耕的生長情況較好, 但離
收成還有一段時間, 誰勝誰負還未定數。另營養液水耕有打氣的小白菜生長情況看起
來較好, 所以在水溫不是很高, 而水體體積較少的情況下, 打氣還是有用的。
圖: 介質耕/營養液水耕
圖: 營養液水耕有打氣/沒有打氣
其實這次不管是介質耕或是營養液水耕都有點徒長的現象, 我想問題在於:
1. 沒有在一發芽時即給予充足的光照。
2. 沒有儘可能的接近光源。
另夏季蔬菜應都屬於強光照的, 加長光照時間可能是必要的!
測試噴灑在介質耕葉面上的有機液肥EC值, 得到如下:
圖: 0.27ms
算是相當的低, 可安心噴灑, 且感覺上真的有幫助。
2016/06/08(D29)
播種第4週, 生長的情況還是介質耕優於營養液水耕;而營養水耕有打氣的優於沒有
打氣的。改使用 300 倍營養液:
圖: 介質耕全景照(注意水下根系白色的, 表示很健康)
圖: 介質耕近照
圖: 營養液水耕(有打氣)(2014_06_08_4642)
圖: 營養液水耕(沒有打氣)
今天的重點在於李老師借我一台光量子器的測量:
T5 3 波長太陽燈管 21W X 2 = 42 瓦, 距離 20 cm 測得 109(μmol m-2 s-1)
圖: T5 距離 20 cm
T5 3 波長太陽燈管 21W X 2 = 42 瓦, 距離 10 cm 測得 155(μmol m-2 s-1)
圖: T5 距離 10 cm
T8 3 波長太陽燈管 15W X 2 + 30W X3 = 120W(註5), 距離 20 cm 測得 161
(μmol m-2 s-1)
圖: T8 距離 20 cm
以網路上查得的資料, 十字花科的需光量為 40K(Lux)(參考資料1), 以日光燈轉換
單位(13.65)來換算(參考資料2)測得的最高數值:
161 / 13.65 = 11.79K(Lux), 與建議量 40K(Lux)相差了 40 / 11.79 = 3.39 倍
, 可見要用室內光源將小白菜種好, 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難怪我的小白菜都有徒長的
現象:
圖: 徒長導致莖不夠粗壯而易折斷(紅圈處)
而之前宜蘭綠博參觀時曾用光量子計測得陰天且在樹蔭下測得數值:
圖: 563(μmol m-2 s-1)
與我家裡種菜光源比較, 則足足差了 563/ 109 = 5.16 倍, 可見太陽光跟人工光
源強度的差別。
而人工光源在距離減少一倍的情況下 20cm -> 10cm, 則強度就從 109 -> 155
(μmol m-2 s-1)就可增加光量:
(155 - 109) / 109 = 0.42 X 100% = 42%
, 所以儘可能讓植物接近光源(但T8/T5不要碰觸到以免燒焦)應該是件很重要的事!
這在邱博的植物工廠裡燈具也可調整高低可作為實證。
2014/06/16(D37)
原本營養水耕應換清水一星期以降低硝酸鹽殘留量, 但下星期因為有事不在家所以提
前一星期採收, 採收時並測得株高、株寬及重量等數據, 但因介質耕光源部份燈管壞
掉, 導致部份區域的白菜生長差異過大, 決定只挑目視看起來較大的6株白菜作測量:
圖: 營養水耕, 左有打氣, 右沒打氣
圖: 目視看來, 有打氣跟沒打氣已沒什麼太大差別
圖: 測量數據
原本看起來以介質耕的生長情況較好, 但實際量測下還是以有打氣營養液水耕的生長
狀況最好(註6):
營養液水耕(打氣) > 介質耕 > 營養液水耕(沒打氣)
而沒有打氣的營養液水耕, 則呈現了生長狀況差異極大的情況, 不知是否能判讀為打氣
的功勞?在每組樣本只選3株最重來作比較的話:
營養液水耕(打氣) > 營養液水耕(沒打氣) > 介質耕
但營養液水耕有打氣跟沒打氣的差別就不大。
總結來還, 營養液水耕的生長還是優於介質耕;而打氣對於水體量較少且水溫不超過 30
度 C 的情況下還是有幫助, 但如果水溫超過 30 度 C, 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 不降溫光打
氣是沒什麼幫助的!
另計算這次營養液水耕光源所用電費(註7):
21(W) X 2(盞) = 42(W)
42(W) X 16(小時/天) = 672(W/天)
672(W/天) / 1000 = 0.672(度/天)
0.672(度/天) X 21(天) = 14.112 => 14(度)
0.672(度/天) X 15(天) = 10.08 => 10(度)
14(度) X 3.61(元)(冬季用電費率) + 10(度) X 4.39(元)(夏季用電費率)= 94.44(元)
= 94(元)
而重頭戲到底是營養水耕的好吃還是介質耕的好吃?因為營養液水耕的菜是用炒的,
而介質耕的菜則拿來煮湯, 以不負責任來比較, 我跟老婆一致還是認為以土壤作介質
耕的小白菜比較好吃, 如果下次有相同的料理方式來作較的話可能比較公道。
註1:夏季炎熱造成水溫過高是水耕的最大殺手。
註2:6月起至9月底。
註3:介質耕實驗的部份後來因為部份燈管故障, 又遲遲買不到新燈管更換, 所以此
實驗已沒有什麼可參考性。
註4:另觀查到一現象, 就是就是有的苗會正常生長(下圖藍色處), 但有的苗莖會特別
的長(下圖紅色), 好像是被推了出來(感覺像是根無法向下生長, 所以它只好往上生長):
圖: 正常的苗與異常的苗
利用 6/19 聚餐時, 當面向邱博請益, 得到確認的答覆。原來我為了得到更高的發芽
率, 所以一顆育苗泡苗會播上 2~3 顆種子, 但怕以後疏芽時根系會纏繞在一起, 所以
刻意播種在育苗泡棉十字刻痕的兩端, 而不是在刻痕的中間, 邱博認為, 播在中間菜的
根系才容易伸展出來, 而要避免根系纏繞, 只要利用適當時機(例如根系長到泡棉一半
時)疏芽即可。
註5:原本應是 (15W X 2 + 30W X2) X 2盞 = 180W, 但壞掉 15W X 2 及 30W
X 1 所以測量時剩 120W
註6:因株高株寬在測量上誤差較大只能當作參考, 在判讀上還是以較精確的重量作判斷。
註7:介質耕部份因燈管故障就不予以計算。
參考資料1:本省溫溼度及太陽輻射量與作物之需求(台大農機系方煒)
參考資料2:光度單位轉換問題之探討(農試所農工組姚銘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