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夏季電費及氣溫炎熱的關係, 從6月中停止在家種水耕蔬菜至今, 目前已是9月
中旬, 中秋已過天氣將漸漸轉涼, 且夏季電費即將結束(6月~9月), 準備10月初開
始在家裡種菜, 準備如下:
上季使用水耕育苗泡苗在育苗時都遇到泡棉吸水性不佳導致菜苗枯萎, 因此這次全
面改用吸水性及通氣性較好的土壤當介質(註1), 以神奇杯當載具, 且土壤的緩衝性
也較好, 可降低營養液調配的技術門檻。
只是上季作浮板的保麗龍切割的小了一點, 所以光線可由邊緣照射至養液, 導致藻
類滋生, 所以必需重做。在林口找到一家保麗龍工廠, 尺寸給老板就幫忙切割好,
很方便:
↑圖: 三大三小 $60
但在測試時發現一個問題, 因為我是採用漂浮式水耕法, 就是希望在水多水少時
蔬菜都可吸收得到水, 不用時時注意水位, 但我的栽培盆是梯形而不是正長方形,
也就是容器開口大而底部小, 當初保麗龍板是跟據開口的大小去切割, 以避免光
線從邊緣射進水體, 這在高水位時沒有什麼問題, 但當水位降低時, 保麗龍板就會
卡在容器上, 而不會隨水位漂浮, 有可能菜根會吸不到水(如果夠菜根還不夠長的
話)。
只好使用一個變通的辦法, 就是在保麗龍板挖出一個寬度約為 2 公分的邊框, 當
水位下降時, 邊框會卡在容器口而不會跟著下降, 而中間的長方形板依舊可隨著水
位而升降, 但這樣光線照射至水體的機會就會增加, 所以以後還是要用方型的容器
才好:
↑圖: 有邊框
另上季的孔洞只相距 5 公分, 這樣蔬菜長大後會相互遮蔽得不到充足的光線, 且採
收時易將菜葉折斷, 所以這次規劃距離 7.5 及 18 公分兩種, 小孔距的可種小型蔬
菜如芫荽, 大孔距的可種大型蔬菜如美生菜或白菜等。
↑圖: 小保麗龍板
↑圖: 大保麗龍板
只是如何在保麗龍板挖出神奇杯適合大小的洞就讓我傷透腦筋, 網路上有在賣 DIY
的挖洞器一個要價 $200, 買不下去, 後來很天才的想到用火雞(噴槍)。
噴槍的口徑是 2.2cm, 用瓦期爐燒熱後可以在 2 公分厚的保麗龍板上挖出 3cm 的
洞, 插入神奇杯剛剛好:
↑圖: 噴槍
↑圖: 挖出漂亮的洞
↑圖: 插入神奇杯後的模樣(註2)
因在室內使用土壤當介質, 所以土壤的消毒也很重要。我是使用耐熱塑膠袋裝 3
公升的培養土(回收土), 以微波爐設定 800W 加熱 3 分鐘, 這樣可讓土壤中心溫
度達到 79 度, 可殺死蟲卵但又不會殺死有益微生物, 將袋口綁緊後至少放冷一晚
再使用:
↑圖: 耐熱塑膠袋
↑圖: 3 分鐘
↑圖: 800W
↑圖: 加熱中
上季種蔬菜遇時到一個問題, 那就是一次播種同樣的蔬菜, 但採收時沒法一直吃同
樣的蔬菜, 以致過了『賞味期』風味變差, 所以這次決定採取『少量多樣』的方式,
訂出計劃如下:
水陸缸分三區種植波斯頓萵苣、綠葉拔葉甜萵苣、紅葉拔葉甜萵苣, 跟據老狐狸的
說法, 這些都是可多次採收的品種。
另小小育苗室的三層層架規劃以一層種植一種或二種作物, 約30天收成, 這樣每隔
10天(30/3)就可吃到一餐自己種的蔬菜。如下範例:
第一層:10/1(種植) -> 11/1( 收成&種植) -> 12/1(收成&種植)
第二層: 10/11(種植) -> 11/11( 收成&種植) -> 12/11(收成&種植)
第三層: 10/21(種植) -> 11/21( 收成&種植) -> 12/21( 收成&種植)
註1:另也覺得用土壤當介質栽種出來的蔬菜風味較好。
註2:原本擔心神奇杯插的不夠深會無法接觸水面吸不到水, 但加入松樹皮測試一晚
後發現松樹皮都有吸到水, 應可放心:
↑圖: 神奇杯底部稍微突出就可吸到水
↑圖: 用松樹皮測試